潍坊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育特色。该专业自2015年获批设立以来,已累计培养6届毕业生约240人,毕业生年均考研率接近40%,学位授予率与毕业率均达100%,就业方向覆盖环保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科研开发等多个领域,成为区域环保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紧扣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资源保护三大核心领域,着力构建学生的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环境管理决策能力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课程体系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导向,设置基础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理论课程,并配套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等实践环节,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尤其注重实验教学,自主开发了光催化流化床治理大气污染装置等创新实验设备,强化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专业建设依托5个省市级研发平台,包括高端保护膜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潍坊市大气污染控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科研促教学”的特色路径。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大二学生即可进入课题组接受“准研究生”培养,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山东省水处理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斩获团体一等奖、金奖等多项荣誉。
师资团队由20名全博士教师组成,包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0%。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的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设计,例如与潍坊水利水质检测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水质监测实训,实现“课堂-实验室-工程现场”的闭环培养。课程设计采用“三阶段”递进模式:
- 基础实验:通过四大化学实验夯实操作技能
- 综合实训:在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模拟真实场景
- 实战演练: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完成毕业设计
就业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约40%毕业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大学等名校深造,就业群体广泛分布于环保事业单位、检测机构、生态修复企业。随着“双碳”战略推进,毕业生在环保设备研发、环境大数据分析、碳排放核算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部分校友已成长为环保工程项目负责人或技术总监。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评价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