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立足建筑行业特色,构建了以建筑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为主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强调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土木建筑+材料科学"交叉特色。
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工程基础为核心,融入现代工程工具应用模块。主干课程包括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混凝土结构与性能、建筑功能材料等特色科目,同时设置陶瓷工艺学、硅酸盐热工设备等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30%以上,依托吉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3个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理论-实验-工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材料制备、性能检测及工程应用的系统性掌握。
在学科建设方面,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两大特色方向:一是聚焦绿色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型建材开发,二是深耕新型陶瓷材料的功能化应用。通过吉林省新型建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等9个省部级平台,开展固废资源化利用、高性能混凝土等前沿研究。专业带头人肖力光教授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近年获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20余项。
人才培养注重工程职业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双重塑造。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毕业5年内达到工程师中级职称或注册工程师水平。就业渠道覆盖建材生产企业、建筑工程监理、科研院所三大领域,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亚泰集团等龙头企业。升学方向中,约20%学生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材料学科强校研究生,形成"就业-深造"双通道发展格局。
该专业持续优化"新工科"建设路径,2025年新增智能建材检测和碳中和建筑材料等前沿课程模块。通过建筑材料学与BIM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材料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校企合作推出的"卓越工程师班"实行项目制教学,学生可直接参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相变储能建材等重大课题研发,实现从课堂学习到产业创新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