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学院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立于2013年,是教育部特设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培养“知体育、懂管理、会经营”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目前在校学生130人,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博士占比显著,教学团队在科研和竞赛指导方面成果突出。
培养目标与课程特色
专业培养聚焦体育产业规划、市场分析和综合性管理三大方向,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设置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增加选修课和技能课比例(如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纪实务),构建了覆盖经济、管理和体育领域的知识框架。实践教学占比突出,形成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三层体系,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强化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中,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在体育产业研究和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成果丰硕。例如:
- 庞善东博士主持《体育经济学》等核心课程,研究领域覆盖体育投融资与政策分析;
- 曹焕男教授主持7项省部级课题,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
- 团队近五年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专业依托实验、见习、基地定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建立了与体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网络。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体育产业规划、俱乐部运营、赛事管理等领域,就业去向包括:
- 体育局等政府机构;
- 体育赛事公司、健身俱乐部;
- 体育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
校友会2025年排名显示,该专业在全国应用型高校中位列前5,属于四星级高水平专业。
招生政策与专业优势
报考该专业不限选科(历史/物理类均可),学费为4600元/年,低于同类体育类专业。在河北省内录取分数线稳定,2024年物理类最低483分,历史类投档线468分。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学科交叉优势:融合管理学、经济学与体育学;
- 区域产业适配:对接京津冀体育产业升级需求;
- 竞赛成果支撑:学生多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