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三明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工科专业,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2024年正式招生并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授予工学学位。该专业依托学校资源与化工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为目标,培养具备电化学储能储氢技术等领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扎实的实践教学基础以及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合作,使其成为福建省内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三明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专业定位与学科基础

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聚焦能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围绕国家“碳中和”目标与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设计培养体系。学科建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材料与化工,并借助资源与化工学院在氟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形成以储能材料开发能源系统优化为核心的研究方向。2024年,学院获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储能专业学生提供深造通道。

核心课程与技能培养

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的结合,核心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与方法储能材料与表征氢能与燃料电池等,覆盖从材料研发到系统设计的全链条知识。实践环节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校企联合实验室,配备场发射透射电镜等高端设备,开展电池生产工艺、储能系统仿真等实训。学生还需掌握工程制图及CAD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工具技能,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与培养模式

专业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市海斯福化工等龙头企业共建23个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引入企业导师等方式强化产业适配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承担1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例如,电池生产工艺学等课程直接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学生可参与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产品的研发与优化。

就业前景与发展支持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覆盖储能产业链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及科研服务等环节。学院通过考研辅导团队学科竞赛(如全国化工设计竞赛)等提升学生竞争力,近年考研录取率居全校前列,部分学生进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深造。此外,学院与台湾义守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拓展国际化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出纳与外账会计的分录处理有哪些核心差异与操作要点?
下一篇:如何根据业务场景正确编制高速费的会计分录?

热门推荐

榆林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榆林学院于2023年成立新能源学院,其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聚焦能源革命与储能技术发展。该专业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掌握储能材料、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的高端人才,同时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前沿实验平台,为能源转型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解析。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能源
 榆林学院 评论  3周前

徐州工程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徐州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设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22年首次招生。该专业依托学院在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储能材料、储能装备与系统集成,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和省级工程中心的支持,学生将在电力、交通、动力电池等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含: 储
 徐州工程学院 评论  4周前

黄淮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黄淮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产业升级需求设立的新兴特设专业,聚焦于储能材料与器件、储能系统集成、电池循环利用等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能源工程学院的优质资源,整合了智能微电网控制、新能源材料分析测试等实验平台,构建了“专创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全链条支持。其课程体系涵盖能源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等前沿领域,并与
 黄淮学院 评论  3周前

三明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三明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工科专业,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2024年正式招生并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授予工学学位。该专业依托学校资源与化工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为目标,培养具备电化学储能、储氢技术等领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扎实的实践教学基础以及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合作,使其成为福建省内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力
 三明学院 评论  3周前

无锡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无锡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24年新增的“新工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聚焦能源存储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该专业以交叉学科培养为特色,整合新能源、电力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旨在培养具备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适应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布局的关键学科,其建设目标直指解决能源电力行业在储能技术、工程应用及经济性等环节的痛点问题
 无锡学院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