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从专科到本科的多层次教育体系。作为甘肃省首批医学本科院校的核心专业,该专业立足基层医疗需求,以“医德高尚、基础厚实、技术过硬”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覆盖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人文素养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资质,凸显了其在区域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积淀与学科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可追溯至1958年的中等医学教育阶段,2015年升格本科后进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临床医学院正式组建,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全面升级。目前,该专业拥有临床医学和儿科学两个本科方向,并依托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平台,开展器官系统整合课程、PBL教学等创新实践。其《诊断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临床医学PBL》则为线下一流课程,凸显教学改革成果。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构建了三级实践网络:
- 校内实训:依托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配备智能化心肺腹部综合训练系统、高仿真穿刺模拟人等价值1500万元的设备,覆盖内、外、妇产、儿科等40间学科实训室。
- 医院实习:拥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床位1831张)和12所三甲实习基地,年接诊量超60万人次,确保学生接触真实病例。
- 技能考核:采用OSCE多站式考试系统,通过标准化病人和虚拟仿真技术评估临床思维与操作能力,毕业考试中虚拟平台承担关键环节。
师资与科研支撑
教师团队25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33%,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15%。近五年承担省级教改课题56项、科研项目87项,发表论文超400篇,主编教材及专著18部。团队获省级教学名师、全国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教师等荣誉,教工党支部入选甘肃省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科研与教学联动机制下,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6项,在临床技能大赛、生命科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奖超300人次。
就业定位与职业发展
专业明确服务基层导向,毕业生主要流向县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近五年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303人考入研究生,其中51人进入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24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就业市场反馈显示,基层医院对其毕业生“业务素质与岗位适应能力”认可度高,部分早期毕业生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医院管理者。职业路径覆盖临床医生、医学研究员、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对全周期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
创新培养与未来布局
面对医学教育变革,专业着力推进“大健康”理念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 课程增设预防医学、康养模块,强化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能力;
- 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
- 深化院校-医院协同,推动临床教学与住院医师规培衔接。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培养既能扎根基层又具备创新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