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7年依托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建设以来,已发展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支撑该校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信息化人才为核心定位,构建了涵盖硬件、软件与系统开发的完整课程体系,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结合。作为青海省内唯一211工程高校的重点专业,其在师资建设、科研平台和升学通道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一、专业培养体系与课程架构
本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前三年侧重理论教学,最后一年强化实践训练。课程设置突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包含三个层次:
- 基础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平台
- 方向核心课程:Web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
- 特色实践模块:依托青海省智能计算与应用实验室和高性能计算中心开展项目实训特别注重可视化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开设VC++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等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开发技能。
二、学科建设与资源优势
作为清华大学重点支援学科,该专业享有独特发展机遇:
- 师资建设:历任系主任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担任,现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10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近半数教师正在985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 科研平台: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AIperf2020算力排名全国第12位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在超算、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
- 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设12门校级重点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强化实践能力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专业通过"校企协同+学科竞赛"双轮驱动提升学生竞争力:
- 与百度、腾讯等企业共建9个实训基地,开展"拔尖-工程-应用"分层培养
- 组织参与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2018-2021年连续斩获全球一等奖
- 实施"人工智能+X"跨学科项目,依托三江源数据分析中心开展生态大数据研究近五年毕业生开发出高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藏药数据库等20余项应用成果,体现专业与区域需求的紧密结合。
四、升学就业与持续发展
该专业构建了"本硕贯通+多元出口"的人才发展通道:
- 升学优势:每年有固定名额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近五年70余名学生进入浙大、北航等985高校深造
- 就业分布:45%毕业生任职互联网头部企业,32%进入科研院所和央企,起薪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40%
- 区域贡献:30%留青就业者主导完成"智慧青海"政务云平台等重大项目,成为数字青海建设主力军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降分录取农村考生,并为低分段学生提供中外合作办学等升学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