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依托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强劲的学科实力。作为该校“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的核心方向,该专业以服务长江大保护、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导向,融合水利、生态、环境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专业立足内河航运特色,兼顾海洋开发,培养具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全链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国企和交通部门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学科实力与平台支撑
该专业自2015年招生以来发展迅速,2020年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晋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和实验中心,与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深度合作。在2025年湖北省高校专业排名中,三峡大学位列第二,仅次于武汉大学,评级为B+,凸显其在内河港航领域的领先地位。课程体系涵盖港口规划与布置、海岸动力学、水运工程施工等核心模块,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培养模式与师资力量
专业推行“标准化+个性化”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教师指导2-4名学生,贯穿学业规划、科研训练到就业指导全过程。师资团队汇聚了多位行业领军学者,例如陈和春教授(主持30余项课题,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石小涛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课题等纵向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超60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长江生态修复与航运工程优化。
实践能力与就业前景
专业依托宜昌“黄金水道”区位优势,构建了“三实习一竞赛”实践体系:认识实习(三峡工程现场)、生产实习(港务局合作)、毕业实习(设计院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近五年考研升学率超30%,就业单位以交通部下属机构、中交集团、长江航道局等国企为主,覆盖武汉、上海、广州等一线港口城市。典型案例包括2019级学生付承满通过“三支一扶”进入基层政府,以及多名毕业生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深造。
未来发展与社会贡献
随着自动化码头建设和内河航运智能化趋势加速,专业新增智慧港口、生态航道治理等前沿课程,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平台与湖北省鱼类过坝技术国际合作基地等机构联动,推动科研成果向长江生态保护、绿色港口建设等领域转化。未来,专业将继续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目标,为“交通强国”战略输送兼具工程素养与创新视野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