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立足现代工业需求,培养掌握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以智能化生产为导向,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课程体系覆盖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其培养模式既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又注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构建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电气控制与自动化系统展开,核心课程包括PLC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其中,PLC编程技术作为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能,通过模块化教学强化学生对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能力。课程设计强调“理论+案例”双轮驱动,例如在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电机选型到调速系统搭建的全流程实践。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内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和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形成“基础实训—专项训练—综合项目”三级培养体系。典型实训流程包括:
- 使用AutoCAD电气版完成控制柜图纸设计
- 通过西门子S7-1200 PLC搭建物料分拣系统
- 利用组态软件实现人机界面开发
- 结合工业机器人完成自动化产线联调。这种递进式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与长安汽车、西南铝业等企业共建了订单班和工程师工作站。合作项目涵盖智能仓储系统改造、生产线能耗优化等真实课题,学生可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
-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开发
- 运用PID控制算法优化热处理炉温控精度
- 使用SCADA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60%以上。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能源电力和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在智能制造板块,毕业生可担任自动化设备运维工程师或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平均起薪达6500元/月。能源电力方向聚焦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系统,涉及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等岗位。轨道交通领域的岗位需求则集中在信号控制系统维护与列车牵引技术应用。
专业优势体现在智能化与系统化两大维度。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可在虚拟仿真平台完成复杂产线的建模与调试,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实训成本并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课程体系深度整合工业4.0标准,使学生掌握MES系统集成与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满足企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学校提供专升本衔接通道,重点对接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技能认证体系包含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其中后者通过率连续三年超过85%。这些发展路径为学生构建了“学历提升+技能强化”的双轨成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