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与深圳"设计之都"区位优势,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城乡规划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4名,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为A-。近五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8%,35%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名校深造,展现出强劲的学科竞争力。
一、学科基础与培养架构
该专业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构建"学科交叉+国际视野+产教融合"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 学科平台:
- 拥有城市规划硕士和工学硕士(城乡规划学)双学位授予权,2017年以优秀等级(6年有效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
- 配备国家甲级资质设计院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实验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
- 师资力量:
- 教授/副教授占比68%,95%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5%具备境外顶尖院校教育背景
- 聘请吴志强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组建学术委员会,年均承担30+项国家级课题
- 培养路径:
- 实施"一横多纵"教学平台,贯通建筑单体到城市系统的空间认知训练
- 开发《高密度城市设计》《智慧城市规划》等15门特色课程,实践学分占比25%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锻造
构建"四维能力培养矩阵":
- 设计主干层:
- 城市规划与设计(256学时)掌握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完成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全流程设计
- 建筑设计与构造课程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能耗模拟
- 技术融合层:
- 地理信息系统模块研究大数据城市分析,构建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精度达92%
- 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实景三维建模,服务前海深港合作区建设
- 理论认知层:
- 中外城市建设史解析深圳城中村演变规律,城乡规划原理实验验证TOD开发模式有效性
- 开发《数字孪生城市》虚拟仿真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 实践创新层:
- 必修全国大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年均产出20+项获奖作品
- 2024年团队凭《湾区跨境智慧新城规划》斩获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金奖
三、培养特色与竞争优势
实施"三维驱动"战略,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地域化实践深度:
- 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建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导编制《深圳2040空间发展战略》
- 开发"深圳模式"教学案例库,涵盖华润城大冲旧改等典型项目
- 国际化培养广度:
- 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双学位项目,可获中英双硕士认证
- 选拔前10%学生赴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设计
- 数字化技术强度:
- 将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融入教学,开发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建模系统
- 与华为数字能源共建智慧城市实验室,优化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能效
四、职业发展与行业反馈
构建"三向发展通道":
- 规划设计领域:
- 任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主持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
- 在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迪拜未来城交通规划,降低碳排放18%
- 城市治理方向:
- 考取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务员,主导《深港科技合作区规划条例》修订
- 在万科集团构建TOD综合体开发评估体系,土地利用率提升25%
- 学术科研路径:
- 保研至清华大学研究韧性城市理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MIT攻读智慧城市博士学位
该专业通过"深港规划学术周"深化产学研合作,2024届毕业生参与设计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建议考生强化空间分析与三维建模能力,提前掌握ArcGIS与Rhino软件操作,重点关注城市更新与碳中和规划等前沿领域。需注意该专业为五年制工学学位,且设立设计作品集评审特色选拔环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