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以"表演、教学、编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特色,构建了完整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下设舞蹈学(民族舞等方向)和舞蹈学(国际标准舞方向)两大专业方向,其中民族舞方向进一步细分为表演与教学、编创两个培养路径。通过系统性课程与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基础教育、文化传播、艺术团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民族舞方向强调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核心课程包含中国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等,而国际标准舞方向则聚焦竞技表演与教学能力培养,设置摩登舞技术技巧、拉丁舞竞技与表演等特色课程。编创方向特别注重创作能力开发,通过单人舞编创技法、舞剧结构法等课程构建编导知识体系。这种分层分类的培养架构,使学生在掌握舞蹈解剖学、中外舞蹈史等理论基础的同时,能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化发展路径。
课程体系的实践性特征体现在贯穿全程的舞台训练环节。每年近百场教学实践音乐会与毕业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真实舞台经验,配合多媒体舞蹈教室、专业录音棚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形成"课堂-舞台-社会"的立体培养链。特别是在剧目排练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构思、编排到演出的完整创作流程,这种项目式学习有效提升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该专业通过双导师制与国际交流拓展育人维度。师资队伍包含俄罗斯外教与国际级裁判,采用"3+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第四年可赴莫斯科国立文化学院深造。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艺术品格塑造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不仅掌握舞蹈编导创意、舞台艺术实践等硬技能,更具备审美鉴赏力和文化传播责任感。
在升学就业路径方面,专业设置覆盖本科到硕士的完整培养层次,拥有舞蹈学学术型硕士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从事中小学舞蹈教学、文艺团体表演、文化机构策划等工作,近年更涌现出在桃李杯、荷花奖等国家级赛事获奖的优秀人才。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与行业导师进课堂等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