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立足六十余年的师范教育积淀,形成了以“厚基础、重理论、强实践”为原则的育人体系。作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构建了“党建+社区”育人新模式。近年来,学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推动校院领导、教师资源下沉一线,将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生态格局。其教学成果既体现在95%以上的高就业率,也展现在国家级教学奖项与省级精品课程的积累中。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方面,渤海大学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多维课程网络。主干课程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等理论课程,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等实践类课程。教学上注重“课堂+基地”融合,例如将思政课堂移至辽沈战役纪念馆,通过红色资源增强教学感染力。同时,专业独创“四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为人诚实、为事朴实、为学扎实、为教踏实”,依托校内外联合育人共同体,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35人,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教师团队不仅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余项,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每位教师指导10名左右学生,覆盖思想引导、专业辅导与心理疏导。此外,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师德建设,要求教师“既做经师,更为人师”,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法学等跨学科课程,打造“思教研型”教师队伍。
学校近年重点推进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三全育人”改革的突破口。校领导常态化下沉社区调研,围绕学生需求建立三大机制:一是党建前沿阵地,通过“党建+社区”体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二是“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整合学业帮扶、心理健康等服务功能;三是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开展反诈宣传与危机干预。这一模式打破传统管理边界,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景,真正实现“服务即教育”。
在就业与升学领域,专业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尽管部分毕业生反映就业市场竞争压力,但95%以上的就业率仍彰显其社会认可度。约15%的毕业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多数学生选择中学思政教师或企事业单位政工岗位。学校通过“大思政”理念强化职业素养培育,例如在管理学课程中植入“经世济民”价值观,在法学课程中强调“德法兼修”,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上实现双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