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自2002年建系以来,始终以“体验百味人生,话说万千世界”为育人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夯实基础、强化实战”的教学模式,将舞台实践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不仅为海西文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更在全国影视行业中树立了“影视人才摇篮”的口碑。其教学成果在儿童剧排演、影视角色塑造等领域尤为突出,近两年校企合作推出《小红帽》《绿野仙踪》等大型剧目25部,展现了强大的实践转化能力。
一、课程体系:“四维能力”的系统化塑造
该专业以声、台、形、表四大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阶梯式课程结构:
- 声乐训练着重气息控制与曲目演绎,通过科学方法使声音达到规范化、艺术化,解决从日常语言到舞台表达的转化难题
- 台词课程设置朗诵、独白等专项练习,强调语言表达技巧与人物情感捕捉的双重提升,例如通过动物模仿训练突破角色塑造瓶颈
- 形体教学包含舞蹈片段编排与身体控制训练,要求学生在古典舞、现代舞等多种风格中实现形体表现力与角色适配性的统一
- 表演实践采取“三阶段递进法”:从观察生活练习到剧本片段排演,最终完成整剧创作,过程中贯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融合训练
二、师资配置:“双师型”队伍支撑个性发展
专业教师团队8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核心成员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帮带机制。以系副主任邓萍为代表的师资力量,不仅拥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资质,更兼具一线播音主持经验,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重量级奖项。在教学实施中推行“一人一策”培养方案,针对零基础学生设计个性化训练模块,通过小班化教学确保每名学生获得不少于200课时的针对性指导。
三、产教融合:“三化”路径打通职业通道
创新提出“教学课堂化、课堂舞台化、舞台社会化”的实践路径:
- 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专业级摄影棚与黑匣子剧场,实现从剧本围读到灯光设计的全流程模拟
- 校企合作平台与深圳聚橙集团等机构建立定向输送机制,毕业生可参与影视剧拍摄、儿童剧巡演等实战项目
- 职业认证体系覆盖普通话等级考试、演员资格证、经纪人资格证等多元资质认证,近三年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92%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三位一体”分布:38%进入影视传媒机构担任演员或导演助理,45%服务于文艺院团及基层文化馆,另有17%自主创办艺术培训机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吉林艺术学院专升本通道,超过80%的学生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为职业发展提供持续助力。这种将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影视工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推动着区域文化艺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