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领域,以培养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3D打印技术和数字化制造的前沿趋势,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检测全流程的育人体系,其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实训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支撑。随着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突破265亿元且人才缺口达1000万人,该专业毕业生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就业前景尤为广阔。
一、培养体系:聚焦复合型能力构建
专业以"德技并修"为导向,通过三维造型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和3D打印后处理技术等核心课程,系统培养三大核心能力:
- 数字化建模能力:掌握SolidWorks、Geomagic DesignX等工业软件操作
- 智能制造实施能力:涵盖增材制造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与工艺优化
- 质量管控能力:包含三维扫描检测与公差配合技术应用
课程体系创新采用"四阶递进、虚实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仿真与真实设备操作相结合,确保学生既能完成激光快速成型机等高端设备操作,又能应对复杂产品的创新设计挑战。
二、师资配置:名师引领的双师团队
教学团队由教授2人、副教授5人组成,其中包含:
- 山东省教学名师谢丽君教授领衔的课程开发组
- 青年技能名师方春慧副教授主导的技术研发组
- 创新创业导师马士伟等组成的产教融合组
团队累计建成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主编的《机械制图》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其中"DY280型曙光水冷3D打印机"创新作品斩获省级一等奖。
三、实训资源:对标工业4.0标准
专业配置增材制造技术实训室和三维造型软件实训室等专项空间,关键设备包括:
- 工业级3D打印机(SLS/SLA技术)
- 激光快速成型系统(成型尺寸达1m³)
- 高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精度±0.01mm)
- 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共享机制,学生可操作西门子工业级控制平台,实现从建模到成品制造的完整工作流。实训课程占比超50%,确保每位学生掌握FDM桌面级打印到金属粉末激光熔覆等核心技术。
四、就业通道:精准对接战略新兴产业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占本地产业规模35%)和航空航天精密制造领域,典型岗位包括:
- 3D建模工程师(月薪6000-12000元)
- 增材制造工艺师(需持1+X证书)
- 质量检测技术员(运用三坐标测量技术)
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约15%毕业生进入天津大火箭等高端装备企业,另有20%通过专升本渠道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与ABB机器人等企业共建认证中心,毕业生可获得国际通行的工业机器人操作认证。
该专业通过"技创融合"培养模式,将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殊荣。随着烟台市获批国家级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工作组,专业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持续为区域制造业升级输送数字化制造领域的新生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