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科技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工学领域的重点学科,近年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已形成以强电、弱电、工业自动化三大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强调电工电子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双轮驱动,助力学生掌握从理论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能力。其培养方案不仅覆盖传统电力系统知识,更融入新能源发电技术和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等前沿方向,为毕业生适应行业变革奠定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核心课程群。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奠定学生分析电气系统的基本功;专业核心模块则聚焦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理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突出跨学科交叉,例如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学生能应对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技术挑战。实践环节设置包含金工实习、PLC与组态综合实训等,通过虚实结合的实验平台(如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提升操作技能。
就业方向上,该专业展现出显著的宽口径优势。毕业生可选择的职业路径包括:
- 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电网运行维护、供电系统设计及新能源电站管理
- 智能制造行业:参与电机电器研发、工业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生产线优化
- 公共事业部门:考取公务员进入能源监管机构或参与市政电气工程管理
- 继续深造: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向攻读硕士学位。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有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奖,反映出专业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成效。
培养要求方面,专业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了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的12项毕业要求体系。学生需掌握数学建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素养。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中,要求综合运用MATLAB仿真与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完成项目开发,并撰写符合国际规范的英文技术文档。此外,课程嵌入工程伦理教育模块,引导学生评估技术方案的社会影响,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
从专业建设水平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7名,获评3星级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这得益于其19000元/年的学费标准下仍保持的高性价比教育投入:校内建有电力电子实验室、智能控制实训中心等9个专业实验室,并与国家电网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该专业在山东省普通类一段招生30人,生源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