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淄博职业学院依托深厚的办学底蕴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其旅游管理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鲜明的特色。该专业隶属于学院的文化旅游系,紧密围绕文旅行业需求,以“校企协同、职场对接、学训交替”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资源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上,旅游管理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聚焦文旅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导向,通过“双向导师,三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分阶段开展专业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专业还积极探索“智慧旅游”与数字化运营的融合,依托学院与山东电视台等机构共建的智慧文旅研创传播中心,强化学生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
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理论+技能+实践”的三维架构。核心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导游业务》《旅游接待礼仪》《研学旅行实务》等实务模块。为适应数字化趋势,增设《旅游大数据应用与实践》《智慧景区服务与管理》等创新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优化旅游产品设计的能力。此外,专业特别注重外语能力培养,通过《旅游英语》**及国际合作项目(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共建课程),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实践教学资源是专业建设的亮点。校内建有智慧文旅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包含全域旅游实训室、导游VR实训室、酒店数字化管理实训室等11个专项实训空间,可模拟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真实工作场景。校外与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迪士尼乐园、泉城欧乐堡旅游度假区等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提供覆盖导游服务、景区运营、酒店管理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机会。学生还可参与“1+X”证书(如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餐饮服务管理)考核,提升职业竞争力。
就业前景方面,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4.7分,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旅行社与景区:从事导游、计调、景区运营等岗位,部分优秀毕业生成长为金牌导游或自主创业成立文旅公司;
- 高星级酒店:如白金五星级酒店的前厅、餐饮、客房管理岗位,校企合作订单班(如山东民泰实业集团)提供定向就业通道;
- 智慧旅游企业:面向互联网文旅企业的产品策划、数据运营等新兴岗位,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此外,专业注重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塑造。通过“齐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育人模式,将地域文化精髓融入课程,培养学生“亲和力”与“人文素养”。学生可参与茶艺、咖啡调制、葡萄酒鉴赏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这种“文化赋能+技能强化”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兼具专业深度与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