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绘画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国画与油画两大方向的差异化课程体系,构建了传统技法与时代创新相融合的教学框架。该专业依托徐悲鸿艺术学院的教学资源,注重中外美术史论的深度学习和绘画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同时结合学校在航运领域的特色,引入航海元素和数字绘画技术,形成独特的教学路径。以下将从培养方向、课程设计、实践特色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培养兼具国画、油画特长与综合绘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中外绘画理论知识,具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并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艺术创作与设计结合的需求。例如,国画方向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承,如工笔人物临摹与水墨写生;油画方向则强化主题性创作与材料研究,同时融入海洋题材的写生实践。
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两大模块。国画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
- 古代画论与中外美术史奠定理论基础;
- 工笔人物临摹和宋元山水训练传统技法;
- 船舶写生和中国传统壁画课程结合海事特色。
油画方向则通过油画系列课程(静物、肖像、人体)提升写实能力,辅以壁画创作基础和色彩表现课程拓展创作维度,并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强化数字绘画技能。
专业实践体系凸显跨领域融合与国际化视野。学生需参与写生与考察课程,例如海洋写生、船舶写生等特色项目,将航运元素融入艺术表达。此外,艺术创作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综合材料和数字媒介,探索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路径,例如通过壁画系列课程完成公共艺术项目实践。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灵活应对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领域的多元需求。
从就业前景看,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教育机构、文化单位、设计公司等领域,从事教学、创作、策划等工作。国画方向侧重美术服务与传统艺术研究,而油画方向更适配视觉设计与新媒体创作岗位。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课程涉及航运文化相关内容,为学生在邮轮游艇设计、海洋文创等新兴领域创造差异化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