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的英语专业以"英语+行业"为特色,深度融合学校海洋与水产学科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实践,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英语语言能力与行业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从课程结构到就业方向,专业始终围绕"服务区域经济、支撑行业发展"的目标,构建了语言基础、专业拓展、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框架。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英语专业分为水产贸易英语和通用英语两大方向。前者聚焦海洋经贸领域,培养能从事水产贸易、国际商务、涉外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后者侧重语言文学研究,为翻译、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四大核心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行业知识转化能力,毕业生需掌握水产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等特色技能。
课程体系呈现"语言基础+行业模块+实践强化"的立体架构:
- 语言核心课程:包含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12门主干课,着重提升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
- 行业特色课程:设置水产英语、海洋经济日语(跨专业选修)、国际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翻译工作坊、外贸函电模拟、水产企业实习等方式强化应用能力
- 跨文化素养课程:开设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拓展国际视野的选修课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多维度的职业适应性。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
- 海洋经贸领域:占比约45%,从事水产贸易、国际航运、跨境电商等工作
- 语言服务领域:占30%,包括翻译公司译员、涉外企业商务助理等
- 教育科研领域:占25%,涵盖中小学英语教师、高校科研助理等岗位值得关注的是,约20%毕业生进入涉海企事业单位,在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翻译、水产养殖技术文档本地化等新兴领域展现专业价值。
师资与教学资源构成专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超50%。学院建有涉海翻译科研团队,近五年完成海洋科技文献翻译项目27项,开发水产英语术语库等特色教学资源。实践环节依托大连自贸片区、獐子岛集团等12个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的商务谈判翻译、外贸单据处理等实务操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