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和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构建了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旅游电子商务、景区运营和酒店服务三大核心领域,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平台,实现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培养方案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着力塑造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具备旅行社计调、景区规划设计和星级酒店运营等实操能力,同时强化旅游网络营销和线上产品推广等数字化技能。通过导游资格证和定制旅行管家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保学生达到高技能人才标准。
课程体系呈现"三层次四模块"结构:
- 专业基础课包含管理学概论、基础会计和高等数学,夯实商业思维
- 核心课程突出行业特性,设置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现代饭店管理等12门必修课
- 选修模块分设理论类(旅游美学、生态旅游)与应用类(会展管理、旅游产品设计)
- 实践课程通过5天江南研学旅行、酒店顶岗实习等环节强化岗位适应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轨并行"模式:
- 校内建立茶艺实训室、CAD制图中心等教学场景
- 校外与洲际酒店集团、中原铁道旅游集团共建23个实训基地
- 定期开展旅游消费者行为调研、景区生物资源普查等田野调查
- 组织参加"互联网+"大赛和红色旅游策划竞赛等国家级赛事
就业方向形成多元化发展路径:• 传统领域:旅行社计调、景区讲解员、酒店大堂经理等岗位,占毕业生总数65%• 新兴业态:线上旅游产品策划师、文化遗产旅游顾问等职位,年增长率达18%• 公共部门:近三年累计输送32名毕业生进入文旅局等行政单位• 学历提升:建立与郑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升本通道,升学率稳定在15%左右
专业特色体现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作为河南省旅游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专业建设委员会吸纳15家龙头企业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创新实施"双导师制",企业专家承担40%实践课程教学,教师定期赴云台山等景区开展挂职锻炼。开发的虚拟景区运营系统被纳入省级教学资源库,实现景区客流管理、灾害预警等场景的仿真训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