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数学与计算机交叉融合的独特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自2000年获批招生以来,逐步发展为学校特色重点学科,2023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培养体系既注重数学思维的深度训练,又强调工程实践的场景化应用,形成了"数学筑基、计算赋能、产教协同"的育人特色。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专业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分析为核心夯实数理基础,同时设置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计算机主干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方向课程融入现代密码学、数字信号处理、最优化方法等前沿领域知识,形成了"数学基础+计算技术+行业应用"的三层递进式课程架构。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等理论工具的同时,能熟练运用Python、C++等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与华为共建的ICT学院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四大认证课程体系,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暑期实践环节设置数学建模竞赛集训、算法优化训练营等特色项目,近两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获奖超830项。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有效培养了系统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
在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上,专业构建了三维能力矩阵:
- 知识维度:掌握信息论基础与现代计算工具
- 能力维度:具备科学计算与软件开发双重技能
- 素质维度:形成跨学科思维与终身学习意识通过设置数学软件实训、数据可视化项目等实践环节,学生可自主选择金融数据分析或智能算法开发等应用方向,近三年毕业生在华为、腾讯等企业的算法岗就业率达37%。
专业发展注重升学就业双通道建设。约25%毕业生进入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计算数学或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研究生,就业群体中除传统的数据分析师岗位外,近三年涌现出量子计算研究员、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等新兴职业。这种培养成效得益于专业设置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每个暑假安排企业实训,确保理论学习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