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自2017年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专业以来,逐步形成了涵盖服装表演、设计研发、产业实践等多维度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隶属于影视学院(2025年后部分方向划入夏青传媒学院),通过戏剧影视导演与表演等邻近学科的跨界融合,构建起以艺术与科技结合为核心的教育框架,培养出既懂设计原理又掌握市场动态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其学生在央视晚会、影视剧拍摄等活动中崭露头角,展现了专业教育的显著成效。
一、双轨并行的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包含两大培养路径:
- 服装表演方向:课程涵盖形体训练、服装编导策划与影视表演创作,通过《百年五四 青春之歌》等影视作品实践,强化舞台表现力与服装诠释能力。学生需完成形象设计、舞蹈基础等训练,毕业后可从事模特经纪、服装发布会策划等职业。
- 服装设计方向:聚焦立体剪裁、配饰设计与生产工艺,教学中引入太行山文书研究等地域文化元素,要求学生从设计调研到成品制作全程参与。例如2022级学生作品展中,丁凯悦等人的设计已呈现图案重构与色彩解构的前沿探索。
二、产教融合的实践体系
该专业依托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构建实践网络:
- 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市电视台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学生在《区小队》电视剧拍摄等项目中参与服装造型工作
- 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的师资引进,保障了服装结构工艺等课程的行业衔接性
- 校外实训基地覆盖深圳、杭州等服装产业聚集区,2025年3·15晚会的《拥抱明天》秀场即由师生联合完成服装设计与表演编排
三、多维度能力培养模型
教学实施中强调三项能力贯通:
- 审美构建能力:通过服装美术基础课程训练色彩搭配与面料感知,期末作品展要求融合个人美学思维与市场流行趋势
- 技术实现能力:服装经营管理课程引入ERP系统模拟,结合邯郸本地服装企业案例进行市场策划演练
- 跨界创新能力:在《白毛女》舞台剧等项目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协作完成历史服饰复原,实现戏剧语言与服装符号的深度融合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服装生产企业、影视传媒公司、时尚教育机构等领域,近三年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2.7%。随着夏青传媒学院对表演方向的资源整合,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新媒体传播与时尚科技的交叉培养,为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