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凭借其鲜明的定位和扎实的教学体系,成为培养行业紧缺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三横两纵”技术架构,构建了涵盖研发辅助、生产制造、测试标定等全链条能力培养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产业链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重强化学生智能传感器装调、计算平台部署、线控底盘调试等核心技能,同时培养车路协同系统测试与整车参数调优能力。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生不仅能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等底层开发技术,还能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智能座舱系统调试、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等前沿项目训练,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实训”三层递进结构:
- 专业基础课:包括汽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工科通识课程;
- 专业核心课:聚焦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新能源整车测试技术等模块;
- 实践课程:依托松山湖电子信息公共中试平台和省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件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等实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与比亚迪产业学院深度联动,引入宇通客车、小鹏汽车等企业真实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
实践教学环节凸显三大特色:
- 高水平实训平台:拥有道路应用实训室、环境感知综合实训室等专项实验室,配备CAN通信测试设备和自动驾驶模拟系统;
- 赛教融合机制: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等赛事锤炼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 岗位实习全覆盖:与广汽研究院、威凯检测等1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学生可参与智能汽车零部件研发、无人驾驶测试等岗位实习。
从就业前景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汽车装配调试、车联网系统运维、无人驾驶测试等岗位,初期可担任生产检验技师或标定调试专员,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指向测试工程师或研发助理等中高端岗位。数据显示,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50%,行业对掌握混合动力技术、智能网联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攀升。学院通过1+X证书试点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