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的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之一,作为天津市高职院校中唯一聚焦钢铁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群核心,该专业紧密结合现代冶金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天津市首批产教融合专业的定位,通过动态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实践,为钢铁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培养路径不仅覆盖传统冶金工艺,更融入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等前沿领域,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生产实践的全链条教育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模块化架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热工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学科,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如烧结与球团生产智能控制、转炉炼钢智能控制、电弧炉炼钢智能控制等,突出智能化生产场景的实操能力培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中融入的人工智能控制基础和信息化新技术模块,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冶金工艺的同时,具备数字化设备操作、自动化系统调试等现代技术能力。这种课程设计直接对接钢铁行业“机器换人”和“智慧工厂”转型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内建有20个实训室和1个生产车间,配备高炉模型、连铸机模型等价值2200万元的设备,模拟真实生产环境;二是全链条实习项目,涵盖铁矿粉烧结、炼铁原燃料检测、冶金煤气安全等关键环节,并通过新天钢集团、荣程钢铁等企业开展半年以上的岗位实习;三是赛教融合机制,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3项,行业赛获奖超50项,体现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这种“教室+车间+赛场”的三维培养模式,有效缩短了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适应周期。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通过建立冶金职教集团和新天钢产业学院,与北辰区、武清区产业园区签订战略协议,开展技术服务和用工对接。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专业与行业需求同步,例如针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趋势,新增绿色钢铁冶金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课程模块。师资方面配备双师型教师占比85%,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教师2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形成教学与生产的双向能力传导。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三大方向:一是生产操作岗,如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的智能控制系统操作;二是技术管理岗,涵盖设备维护、工艺优化、质量检测等环节;三是研发服务岗,参与智能制造装备设计或绿色冶金技术推广。数据显示,该专业与中船重工第七〇七研究所、大众汽车自动化变速器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随着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掌握智能控制技术和绿色生产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将持续获得行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