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首批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的高职院校,依托旅游大类专业群建设基础,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文旅产业升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产教融合、实践导向"的育人特色,为河南文旅产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民宿管理人才。
专业定位以民宿管家和数字化运营为核心能力,构建"服务+管理+策划"三维能力体系。课程设置突出地域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双重特性,核心课程包括民宿运营管理、主题活动策划、新媒体营销等模块。特色课程《茶艺与茶文化》《研学旅行》等融入河南本土文化元素,通过非遗技艺传承教学单元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实训环节设置民宿场景模拟运营项目,要求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完成从客房预订到活动策划的全流程操作。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依托校内茶艺实训室和民宿模拟运营中心,掌握标准化服务流程
- 项目实战演练:与河南中旅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参与真实民宿项目的运营诊断
- 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在云台山民宿集群、栾川重渡沟等河南知名民宿示范区进行6个月岗位实践
校企合作创新"双导师制"培养,聘请全国旅游民宿评定专家和金牌导游组建教学团队。合作企业提供包括民宿改造设计案例库、运营数据分析平台等教学资源,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民宿节气主题活动策划",将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市场实践。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个月内。
就业方向覆盖民宿全产业链,毕业生既可担任民宿店长、运营主管等管理岗位,也可从事文旅产品开发、乡村旅游规划等创意工作。数据显示,近两年该专业毕业生在伏羲山民宿群、信阳郝堂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就业率达82%,其中15%选择自主创业开办特色民宿。职业发展通道贯通民宿星级评定师、乡村旅游咨询师等新兴岗位,契合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创新开发"民宿+非遗""民宿+研学"等课程模块。通过承办河南省民宿创意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民宿产品的创新能力。这种将文化资源活化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产业升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