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师范)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学科,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资质,该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上形成了独特优势,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以下从培养模式、学术资源、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系统呈现其核心竞争力。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该专业聚焦于塑造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反思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干课程涵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核心理论模块,同时融入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实践导向课程。学生需完成以下能力培养路径:
- 通过中外教育史、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夯实学科基础;
- 参与教育调查、教学观摩等实践环节提升应用能力;
- 在毕业论文与教育实习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师资团队与科研实力构成专业发展的双引擎。学院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团队包含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江西省学科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州中心、省级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2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形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区域性高地。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师范教育特色。专业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 校内实训:通过微格教室、三字一画训练提升教学技能
- 校外实践:在赣南地区6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
- 竞赛驱动:连续十年举办“红色园丁杯”教学技能大赛该模式使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特等奖,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近年数据显示:
- 70%以上进入中小学担任学科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 15%考取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 10%进入教育科研机构或教育科技企业专业同时打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通道,教育学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获评C级,为继续深造提供优质平台。
在社会服务与学科建设层面,专业深度参与地方教育发展。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50余项、编撰《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举措,构建起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机制。随着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以及教育博士点申报进入评审阶段,专业发展正迈向更高层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