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为 4 年,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后,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明确的培养目标
此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且怀有深厚家国情怀、崇尚科学精神的人才,这些人才需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在电子信息专业及相关领域崭露头角。他们应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善于合作,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扎实的数理知识基础,能助力其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胜任产品研发、科研、生产组织管理及设备维护革新等工作。毕业后五年左右,学生将朝着五个方向发展:一是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方案;二是跟踪前沿技术,开展工程设计等工作;三是坚守职业道德规范,优先考虑公众利益;四是具备健康身心与良好人文素养及多种能力;五是拥有国际视野与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课程涵盖内容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丰富多样,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众多科目。
特色培养模式呈现
专业前两年聚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深入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在第四学期末,依据学生特长与兴趣进行分班分流,七成学生进入卓越应用班,三成进入拔尖创新班。
卓越应用类课程侧重现代电子电路设计与智能科学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交叉应用。拔尖创新类课程在此基础上,探索“科研 + 继续深造”模式,着重提升创新能力,为输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名校深造做准备。
严谨的毕业要求界定
本专业学生毕业需满足一系列要求。工程知识方面,能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进行评价。问题分析上,基于信息收集与文献检索等,对电子信息技术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在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方面,针对复杂问题设计相关模块并融入创新意识,考虑多种因素。
研究过程中,需用学科理论技术分析解释数据并得出有效结论。使用现代工具时,能选择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并了解其特性。工程与社会层面,要了解产业政策等并对项目影响有正确认识。环境和可持续方面,理解并评价项目实践的影响。还需具备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协作、沟通、项目管理以及终身学习等各方面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紧密对应,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