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川科铁路交通运输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铁道供电技术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与央企合作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工学结合”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全链条技术需求,通过接触网检修、变配电设备运维等核心技能训练,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其92%订单班就业率与1300万元实训设备投入,展现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优势,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维架构。学生需完成电工基础、机械制图等公共课程后,逐步进阶至接触网结构与施工、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核心模块。特别引入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课程,结合人工智能导论等前沿内容,强化了智能电网运维能力。实践环节通过1:1复兴号高铁实训舱和真实铁路作业车操作,使理论学习转化为接触网架设调试、变电所倒闸操作等实操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亮点在于“双场景驱动”模式。校内建有覆盖接触网供电作业车、铁路专用线的实训中心,可模拟电气设备高压测试等复杂工况。校外与中车集团、成都地铁等企业共建基地,学生可参与铁路电力线路巡检、牵引变电所施工等项目。这种“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工程师”的沉浸式培养,使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检修员等中级职业资质所需的实战经验。
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来自“名师+匠师”双师团队。教师团队中既有主持国家级课题的学术带头人,也有来自铁路局的高级技师。他们开发的接触网典型故障分析案例库,将电气化铁道安全技术分解为18个模块化教学单元。近年申报的20余项国家专利,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铁路供电规程模拟系统等教学工具,确保课程内容始终对接行业技术迭代。
就业通道设计体现“多元贯通”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铁路局供电段、地铁运营公司的技术岗位,从事接触网检修、电力调度等核心工作。特别设置的专升本衔接机制,允许学生通过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等本科专业深造。而中车订单班学员更可提前锁定央企编制岗位,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零过渡”跨越。
该专业通过“实训-认证-就业”闭环培养,将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可考取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维护工、变配电运行工等6类证书,其中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模块直接对应地铁公司的岗位晋升体系。这种以能力认证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铁路供电系统故障应急处理等关键领域展现突出竞争力,成为支撑“交通强国”战略的技术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