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立足交通建设领域需求,通过工学结合、校企混编的培养模式,形成了涵盖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检测维护的完整课程体系。该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实体盾构机等先进设备,构建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路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成为长三角地区道桥建设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输送基地。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三个层次。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测量技术等基础课程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根基,而桥梁施工技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核心课程则聚焦实际工程场景。特色课程如BIM基础和数字化测图,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化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通过“四阶段”递进式训练实现:
- 基础实训:在校内完成工程制图、材料检测等基础操作
- 专项实训:利用现代建筑技术馆开展桥梁上下部结构模拟施工
- 综合实训:在国家级实训基地进行盾构机操作等复杂项目演练
- 顶岗实习:进入上海城建集团等龙头企业参与真实工程管理
二、教学资源与师资配置
专业教学团队采用“双师型”结构,12名专任教师中包括2名教授、7名副教授,同时引入23名企业工程师组成混编团队。师资队伍中拥有国家注册建造师6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导师梯队。实训条件方面,投入5000万元建设的现代建筑技术馆整合了BIM技术、绿色建筑等模块,配备直径6.3米实体盾构机的地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为复杂地下工程施工教学提供真实场景。
三、职业发展通道与就业保障
毕业生职业路径呈现清晰的阶梯式发展:
- 初期岗位:施工员(月薪3000-5000元)、测量员、试验检测员
- 5年成长期:技术负责人(年薪15-20万)、项目副经理
- 10年晋升期:大型项目经理(年薪30万+)、总监理工程师
就业单位涵盖中铁十一局、中建五局等央企,以及常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专业推行“实习-就业直通车”模式,与19家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定向输送机制,顶岗实习转正率达75%以上。据2023年数据显示,毕业生首年平均年薪达6.8万元,5年后薪资涨幅超150%。
四、职业资质与升学衔接
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等岗位证书,部分优秀学生通过“1+X”证书制度同步获取二级建造师资格。升学方面提供专转本和专接本双通道,与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合作开展本科衔接教育,近年升学率稳定在25%左右。这种“学历+技能”双提升机制,使毕业生在职业竞争中保持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