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定位,紧密围绕地方经济与传媒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三元育人理念,强调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通过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和特色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趋势的高素质人才。以下将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模式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立足服务地方经济与传媒行业,聚焦“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其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学生需掌握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具备播音主持核心业务能力。例如,学生需熟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业务,能胜任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工作,并具备现场报道、影视配音、网络直播等多元化语言表达技能。这种“应用特色兴专业”的定位,使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形成动态衔接。
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全流程能力覆盖”,分为基础课程与核心技能模块。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等语言表达基础训练,核心课程则涵盖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现场报道与主持等场景化技能培养。此外,针对新媒体发展趋势,增设网络直播与主持、商务礼仪与主持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通过阶段性递进教学,实现从语音基础到综合创作能力的系统提升。
实践教学模式是该专业的显著亮点,其特色可归纳为三点:
- 实践教学贯穿全程,通过策划主持校内音乐演出、赛事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真实项目;
- 多维度能力融合,结合表演艺术与音乐学资源,开展跨专业联合实践,例如在舞台剧排演中融入主持技能训练;
- 校企协同育人,与江西省话剧社等机构合作,引入行业导师参与教学。这种“以赛促学、以演代练”的模式,使学生在赛事主持、影视配音等场景中快速积累实战经验。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覆盖传统媒体与新兴领域双重赛道。数据显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岗位需求持续增长,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存在人才断层现象,而移动数字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等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毕业生可从事节目主持、影视配音、广告策划等职业,或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庆典主持、宣传运营等工作。行业平均薪酬数据显示,2021年播音主持岗位月薪达7.3K,且随着新媒体岗位占比提升,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行业竞争力来看,该专业注重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并重,推行“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养”培养路径。学生不仅掌握普通话一级等硬性资质,还能通过演播空间处理、视听语言等课程提升创意策划能力。这种能力矩阵使其在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媒体内容生产中更具适应性,例如胜任短视频策划、有声读物制作等新兴岗位。
综合来看,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通过特色定位、课程创新、实践深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既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塑造其应对媒体变革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渴望在语言艺术领域发展的学生而言,这一专业提供了从技能训练到职业发展的完整支持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