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立足行业前沿,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检测维修三大核心领域展开教学。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实践+职业素养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从装配调试到故障诊断的全链条技能,同时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链需求,成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阶梯式课程结构。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与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配合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等前沿技术教学,形成了覆盖新能源汽车全系统的知识框架。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机械基础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工程学基础,而新能源汽车智能技术等拓展课程则紧跟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实践环节中,校内设置的动力电池拆装实训室和电控系统仿真实验室,以及校外合作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完成从课堂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专业采用“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培养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例如,在第三学期开展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中,学生需分组完成包括高压系统检测、电机控制器调试在内的12项任务清单,并通过OBD诊断仪等设备实操提升技能。毕业前的6个月顶岗实习更要求学生在车企生产线或4S店独立完成整车装配质检或充电桩运维等岗位工作,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选择的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 新能源汽车制造端:从事动力总成装配、整车调试等工作,需掌握CATIA三维建模和PLC控制编程技能;
- 售后技术服务:在4S店担任维修技师,核心能力包括高压系统绝缘检测和BMS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排查;
- 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参与充电桩选址规划与运维,需熟悉GB/T 27930充电通信协议标准;
- 新兴交叉岗位:如新能源汽车保险定损员、二手车评估师等,要求具备车辆残值评估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在赣锋锂业、江铃集团等企业的录用率稳定在92%以上,印证了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为支撑人才培养,专业配置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60%教师具有车企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引入ASEP(汽车维修教育合作项目)认证体系。教学资源方面,自主研发的虚拟现实故障诊断平台可模拟12类典型故障场景,而1:1特斯拉Model 3底盘教具等设备的使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在单招考试中属于重点专业组,招生计划向装备制造大类考生倾斜,且允许根据生源质量动态调整录取比例,这为有志于该领域的学生提供了灵活通道。
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学生不仅能获取低压电工操作证和1+X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证书,还可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这种将职业标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的做法,使人才培养始终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对于期待在新能源赛道实现职业突破的学子而言,该专业无疑提供了从技术精进到职业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