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内少数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成都工业学院依托其土木工程系的学科底蕴与办学特色,构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旨在为西部新型城镇化战略输送具备全流程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通过政企校协同育人模式与多元化实践平台,专业注重将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培养路径。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力学基础与工程应用为核心,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与法规等应用型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强调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例如在培养方案中引入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模块,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地下工程数字化管理的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特色,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依托政企校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实习基地,如四川省建筑渗漏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 通过学科竞赛(如测绘大赛、BIM建模竞赛)和社会服务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 推行案例教学法与模拟实践训练,强化工程计量计价、成本核算等执业技能预演。这种“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下工程从规划、勘测到施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在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城市地下铁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空间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或技术研发工作。数据显示,专业与中建、中铁、中国安能等央企建立长期合作,近三年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对于深造群体,专业提供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研究生方向的升学通道,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的培养目标始终紧扣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例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专业新增了地下空间环境与防灾学课程,强化绿色建造与灾害防控知识体系,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