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专科层次的重点方向,以三年学制和7500元/年的学费标准面向广西理科专科批招生。该专业近年来招生规模稳定,例如2023年理科招生计划为16人。课程体系注重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强调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旨在为广西及周边地区输送具备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以下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录取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分为基础课与核心课两大模块。基础课程涵盖Python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数学基础,为学生奠定编程与算法基础。核心课程聚焦实际应用场景,包括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等,同时引入深度学习框架训练与推理部署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业务需求的能力。这种“理论+实战”的课程设计,确保了学生从数据采集到系统部署的全流程技能掌握。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与真实项目实训强化技术落地能力。例如,学校与沙塘社区、IT企业联合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指导学生操作小猫机器人和Scratch编程,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同时锻炼学生教学与实践能力。校内实训则围绕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环节展开,例如在计算机视觉开发中模拟工业质检场景,帮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这种产学研融合的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从录取情况看,该专业近年分数线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为278分(位次190355),文科为323分(位次112535),反映出专业吸引力逐步增强。招生计划中,理科与文科名额分配均衡,2023年理科计划较2022年的11人有所增加,说明学校正根据行业需求动态调整培养规模。考生需关注每年发布的招生章程,结合自身成绩与兴趣合理报考。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覆盖数据服务、智能软件开发、系统运维等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 初级岗位:参与数据清洗、模型测试等基础工作;
- 中级岗位:主导应用开发或系统集成项目;
- 高级岗位:负责技术方案设计与团队管理。学校通过职业技能证书考取辅导和就业推荐机制,助力学生提升竞争力。
该专业的特色在于产教深度融合与区域性人才培养定位。作为广西林业厅直属院校,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保护结合,例如在林业资源监测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同时,依托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学生可接触行业真实案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于有志于投身人工智能领域且分数处于专科层次的考生,这一专业提供了兼具技术深度与地域适应性的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