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承载着百年师范教育的深厚底蕴,自1910年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创立以来,始终扎根基础教育领域。该专业在2023年通过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验收,2024年获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标志着其人才培养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依托“传承百年师范底蕴,建设新师范新高地”的办学定位,该专业以“一践行三学会”为核心要求,构建了覆盖知识、技能与素养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成为河北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邢台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其课程体系包含教育学、心理学两大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如小学教育学、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强化专业基础。同时,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公益活动、艺术课程等模块,塑造学生的师德修养与审美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师资方面,学院拥有河北省教学名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并建立“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与一线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形成“U-G-S”协同培养模式,确保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衔接。
贯穿四年的“4321实践育人模式”
该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体系:
- 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从低年级的见习观摩到高年级的实习研习,形成阶梯式能力提升路径。例如,低年级学生通过校园参观、教师访谈建立职业认同,高年级通过基层学校共建、教育一线调研深化实践能力。
- 三方评价体系:联合高校、地方政府、小学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确保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 双导师制与实训管理中心: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协同指导,强化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核心技能训练。此外,学院设立美育工作坊,引入非遗传承人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
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协同发展
邢台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深度融入区域基础教育生态,通过太行山小学校长联学联建、幼儿园挂职副园长等项目,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例如,承办“协同提质”基层教育论坛,组织学生参与“科创启蒙”志愿服务,推动教育资源共享。近五年,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李红朝等典型代表,其创立的“燕鸥班”班级管理模式和230万字学生日记合集成为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毕业生成为地方小学与幼儿园的中坚力量。
创新驱动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认证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院开发了省级一流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校级精品课程,结合STEAM教育、大中小学融合科学教育体系等前沿方向,强化跨学科整合能力。专业认证过程中,对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三大核心素养。2024年招生计划显示,该专业在河北本科批中设置历史类125人、物理类30人,选考科目不限,为不同学科背景学生提供多元化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