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经70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辽宁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教育学院的雄厚学科基础,构建了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其办学特色既体现于学科平台与师资力量,也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为培养新时代思想政治人才提供了多维支撑。
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实力方面,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依托辽宁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涵盖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的跨学科架构。2016年该专业获评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2024年校友会排名显示其全国排名第22位,稳居中国一流专业行列。学科建设不仅拥有9个硕士点覆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还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深化理论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理念,构建六大知识模块:
-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涵盖政治学、教育学等主干学科
- 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等特色课程
- 教师教育模块:设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等实践性课程
- 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与第二课堂形成“四位一体”培养体系这种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能力递进,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课堂讲授+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三维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队伍与教学创新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形成“教授+博士+青年教师”的梯队结构,拥有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在内的58人团队;二是实施“双师型”导师制,如学科教学论导师刘智教授同时担任辽宁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评委;三是推动教研融合,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重点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师资配置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获评辽宁省精品课、一流本科课程。
实践平台与社会服务构建起立体化育人网络。学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集群,涵盖:
- 基础教育协同平台(与辽宁各市教育局战略合作)
- 党政机关实习基地(输送学生参与基层治理)
- 学术研究工作站(支持学生参与省级课题)数据显示,本科生就业率超95%,研究生达100%,毕业生既能在中学承担思政课教学,也可在党政机关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典型案例包括研究生在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奖、主持省级课题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等成果。
在育人理念与社会影响层面,该专业紧扣“六要标准”培养新时代思政人才,通过“三全育人”示范高校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养全过程。例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实施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机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创业教育等跨学科内容,培养出既有坚定政治信仰又具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特色使该专业成为东北地区思政教育高地,其经验被《光明日报》作为典型案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