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学院的治安学专业是其首批设立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属于法学学位门类,2024年首次招生。该专业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公安实战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治安管理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紧扣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警务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校局联动机制和智慧社区警务模拟平台等特色资源,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户籍管理、群体事件处置等核心技能,为基层治安工作储备专业力量。
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
治安学专业课程以《治安学导论》《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秩序管理》为核心,覆盖危险物品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实践教学依托反恐防暴安检实验室和安全防范实训室,通过模拟户籍管理、纠纷调解等场景强化实战能力。同时,该专业构建了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分类管理、分层递进的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公安一线需求无缝衔接。例如,学生可通过与合肥市公安局共建的全国水上执法及应急救援训练中心,参与水域执法和应急演练,提升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处置能力。
科研创新与行业前沿结合
该专业注重基层社会治理和警务机制改革研究,设立基层社会治理科研创新团队和基层警务模式改革创新团队,在大型安保、社会风险防控等领域持续突破。教学团队通过案例库建设(如刑事犯罪案件卷宗库)和校企合作,将公安实战经验融入课堂。例如,与巢湖市公安局共建的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能直接参与社区警务改革试点项目,接触智慧安防系统开发等前沿技术。
招生要求与职业发展路径
报考治安学需满足以下条件:
- 选科要求:首选科目不限,再选科目必选政治;
- 身体条件:男生身高≥170cm、女生≥160cm,裸眼视力≥4.8;
- 体能测试:1000米跑≤4′25″(男)、800米跑≤4′36″(女),引体向上≥9次/分钟(男)、仰卧起坐≥25次/分钟(女)。
毕业生通过公安联考后,可优先进入安徽省基层治安岗位。2025年安徽省启动的“一村一警”计划将扩招1500名基层治安民警,为该专业提供明确的就业导向。数据显示,近年治安管理岗位需求增长率超过20%,尤其在智慧社区建设和应急管理领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行业资源与特色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公安实战需求,拥有全省唯一的智慧社区警务模拟平台,可还原群体性事件处置、流动人口管理等12类典型场景。通过“教、学、研、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参与真实案件卷宗分析、治安隐患排查等实战任务。此外,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以及数据空间研究院的技术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在大数据治安防控领域的视野。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治安管理,又能适应智慧警务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