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安全生产战略需求,立足能源化工产业聚集的区位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安全生产法为基准框架,通过校企合作定向输送技术人才,培养能在高危行业从事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的复合型人才。学院依托陕煤集团等龙头企业资源,形成“教学-实训-就业”闭环,为西北地区能源产业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注重塑造学生双重核心能力。一是掌握安全技术管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安全设计、评价、监督等技术管理能力;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安全生产监察、事故预防控制等岗位胜任力。通过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人机工程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适应矿山、化工、建筑等行业的安全生产需求。
课程体系围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展开多维度构建: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监测与监控,强化法规认知与技术原理;
- 实践应用模块:通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防灾工程技术等课程,提升应急响应与风险评估能力;
- 交叉学科模块:设置工业卫生技术、环境检测技术,拓展职业健康与生态安全管理视野。
就业领域呈现跨行业覆盖与岗位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矿山、石油、建筑、电力等行业,承担安全生产监察员、安全评价员等职务,具体涉及:
- 政府监管部门从事安全政策落实与执法监督;
- 企业技术岗位执行设备安全检测与风险管控;
- 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健康认证与安全体系设计;
- 应急救援领域实施事故处置与灾后重建。数据显示,随着新《安全生产法》修订实施,企业安全管理岗位需求增长率达17%,专业人才市场缺口显著。
校企合作机制成为该专业核心竞争力。学院与江苏恒力集团、陕煤集团、兖矿集团建立定向培养通道,合作内容包含:
- 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
-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化工设备操作、事故模拟演练等实战训练;
- 实施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毕业生入职半年内岗位适配度达到92%。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榆林作为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聚集了全球领先的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对安全技术人才需求迫切。学院通过智能监测实验室、工业卫生仿真平台等设施建设,将榆林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步迭代。这种“在地化”培养策略,使该专业成为西北地区安全工程领域的重要人才孵化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