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1980年化工仪表专业发展而来,历经40余年建设,已成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起纳入一本B类招生。该专业以培养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夯基础、重实践、推创新"的教学体系,依托军工精神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电子电路设计"和"信号采集处理"两大核心方向,毕业生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
该专业以电子电路设计和信号采集与处理为两大培养方向,构建了以"三电"(电路、电子技术、电磁场)为基础的知识框架。通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芯片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驱动实践能力培养,近三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8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23%、博士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特色模式,近五年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科研经费超400万元。
核心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围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三大模块展开:
- 基础理论课程:包含《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强化电子电路设计能力
- 信号处理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构成数字信号处理知识闭环
- 技术应用课程:通过《EDA技术》《DSP技术》《FPGA技术》等前沿技术课程提升工程应用能力特别设置《数字图像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等特色课程,结合电子工艺实习平台和EDA实验室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构建了"基础-专业-创新"三级实践平台:
- 基础实验层:依托电工电子实验室完成电路仿真、PCB设计等基础训练
- 专业实训层:在电子信息实验室开展通信基站搭建、电子系统研发等综合实训
- 创新实践层: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平台参与企业横向课题,近三年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实践达30人/学期实践课程占比超35%,包括电子技术综合实践、单片机应用开发等模块,学生需完成电子设计竞赛作品和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考核内容。
人才培养成效与就业前景
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考研录取率17.3%,其中5.6%进入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双一流高校深造。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一次性就业率超85%,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
- 通信行业:从事5G基站维护、通信协议开发等工作
- 电子制造:在华为、大疆等企业担任电路设计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 信息技术:承担智能设备研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等岗位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这与专业强调的"真学真用真实践"培养理念密切相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