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立足财经类院校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作为全国第二家开设该专业的财经类高校,其培养模式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深耕,又强调财经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拓展。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资源,形成了一支由博士教师占比超60%的师资队伍,并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以“1+2+X”模式夯实理论根基
专业采用“1+2+X”人才培养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核心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双向渗透,构建“铸魂育人”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概论等基础学科,同时融入逻辑学、伦理学等交叉领域,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注重经典文献导读与案例教学结合,例如通过《信仰》微电影创作、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认知。
以实践平台锻造应用能力
学院构建了“校企共育+校地联动”的实践网络,重点强化学生的社会调研与组织协调能力:
- 与长沙市企业服务中心、长沙县高桥镇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企业党建策划等项目;
- 依托学校财经背景,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党建与思政融合的实务课程;
- 通过“宣讲技巧培训”“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新思维。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育人路径
针对传统思政教育“说教化”痛点,专业积极推动“互联网+思政”改革:
- 打造易班网络平台,通过访谈节目、线上电台等新媒体形式传播理论;
- 开发“七进六化”宿舍思政体系,将党建、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空间;
-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党史场景,增强教学互动性与沉浸感。
以师资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团队建设突出“精品课意识”,通过“骨干讲课”培训、教学竞赛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例如黄建跃院长提出的“五标准”教学法(政治标准、学理标准、学识标准、学生标准、育人标准),要求教师做到“问题讲透、案例讲活、课堂讲热”。近年教学成果显著,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并建成4门省级一流课程。
以多元出口拓宽发展空间
毕业生呈现“学术+实务”双轨发展特征:
- 升学方向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管理学等学科,近年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
- 就业领域覆盖中小学思政教师、党政机关宣传岗、企事业单位党建专员等岗位;
- 特色培养的“财经+思政”复合型人才,在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展现独特优势。
通过理论铸魂、实践强基、创新赋能的三维联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在探索一条兼具政治高度与时代温度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输送了一批“懂理论、会实践、能创新”的专业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