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传媒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艺术与传媒学部与传媒学院的双重资源,形成了“全媒体思维+技术应用”的育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与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实战能力。目前,专业已与开封广播电视台、网易新闻商丘站等单位建立实训基地,毕业生在融媒体内容生产、网络运营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课程体系聚焦全媒体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围绕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内容生产两大核心展开。主干课程包含: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基础理论)
- 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视频剪辑)
- 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运营策划)
-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数据分析)
-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实操技能)通过Photoshop、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技术课程,学生可掌握图文处理、H5页面开发等实用技能。部分课程引入抖音短视频运营、直播电商等前沿模块,呼应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
该专业推行“以赛促学”模式,学生可参与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大赛等赛事,近三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超50项。实践体系包含:
- 校内工作室:承接真实项目,如企业宣传片制作
- 校外实训基地:在商丘广播电视台等机构进行岗位轮训
- 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校企专家联合指导作品创作专业实验室配备4K摄像机、虚拟演播厅等设备,支撑短视频创作、数据可视化等教学需求。
就业方向覆盖新兴传媒领域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新媒体运营:在门户网站、MCN机构负责账号运营
- 内容生产:担任网络编辑、短视频编导
- 数字营销:从事电商推广、舆情分析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约30%毕业生进入市级融媒体中心,25%任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平均起薪达4500-6000元,部分优秀学生在抖音区域服务商等企业实现月薪过万。
专业建设凸显区域服务特色
该专业深度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开设地方文化数字化传播特色课程模块,组织学生参与商丘古城文旅推广等政企项目。通过产学研创联动机制,教师团队主持完成豫东乡村短视频传播等课题,相关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这种“在地化培养”模式使超60%毕业生选择省内就业,有效支撑区域数字经济人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