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下的专科层次教育,近年来依托生态环保系的重点建设,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为核心,聚焦环境监测、工程设计、设施运维三大能力维度,通过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为环保行业输送具备实操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课程设置覆盖水、气、固废三大污染治理领域,同时配备价值30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构建起从知识储备到岗位胜任的全链条培养路径。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以环境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石,围绕污染治理技术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主干课程。同时注重跨学科能力培养,设置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影响评价等支撑性课程,形成覆盖污染识别-治理设计-效果评估的完整知识框架。实践环节特别强调CAD绘图、设备操作、工程调试等技能训练,学生需在校内38个实训室完成环境监测技术、环保设备安装等模块化训练后,进入北控水务等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凸显两大特色:
- 硬件设施先进性:建有环境检测中心、食品研发平台及38个专业实训室,配备气相色谱仪、在线监测系统等高端设备
- 校企协同深度化:与阜丰集团、金锣集团等上百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实习-就业直通机制
- 双师型教师占比70%,团队中博士及硕士学历教师达90%,确保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专业方向设置体现细分领域需求,开设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环保管理与咨询服务两个特色方向。前者侧重培养具备自动在线监测设施运维、土壤环境评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后者着重提升环保政策解读、环境规划评价等管理咨询能力。不同方向共享环境工程施工管理、环保设备调试等核心课程,但在实训环节分别对接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企业环保部门岗位需求。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 岗位覆盖全面:毕业生可从事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环保工程公司)、监管服务(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等多元岗位
- 证书衔接体系:配套污废水处理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认证,部分课程与环境工程师职业发展路径对接
- 区域产业支撑:临沂市作为山东省工业重镇,环保治理需求持续增长,本地环保企业年均提供超200个对口岗位
该专业通过"理论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阶递进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三年学习周期内完成从技术认知到工程实施的转化。特别是在智慧校园5G全覆盖的数字化环境中,学生可运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污染治理方案设计,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复杂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专业正加快融入碳排放管理、生态修复等新兴教学内容,持续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