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的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作为一门融合教育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持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该专业依托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学资源,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两大核心方向,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课程体系到就业出口,其设计逻辑始终紧扣行业需求,体现了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布局。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为核心理论课程,构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框架。通过教育传播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的基础方法。近年来新增的教育大数据及其应用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等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智能教育场景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特别注重“新媒体技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例如通过企业项目驱动学生参与软件开发、影视制作等实践环节,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平台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配备教育技术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支撑学生的实操训练。在创新培养方面,学生可通过“挑战杯”、师范生技能竞赛等平台展示成果。例如,2023年学生团队研发的《途盾护航——随车用安全预警应急防控系统》曾获省级科技发明一等奖,体现了技术转化能力。此外,专业还通过教育见习、援藏援疆支教等社会实践项目,强化师范生教学能力与职业责任感。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场景:
- 基础教育领域:担任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或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负责课程开发与教育技术设备运维;
- 教育科技企业:从事教学软件设计、数字资源开发、教育数据分析等工作;
- 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承担教学设计师、教育产品培训师等角色。据统计,近三年约85%的毕业生从事教育相关岗位,部分进入教师发展中心或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2021年成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首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居全校前列,包括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案例。
专业特色与发展趋势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保持传统师范教育优势的同时,重点布局STEAM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领域。课程体系中新增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技能,呼应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智能教育人才的需求。未来,随着教育新基建的推进,该专业在教育大数据分析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开发等方向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