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扎根吉林西部六十余载,始终以培养优秀中学数学教师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基层教育情怀培育三大路径,形成了“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的育人特色。其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成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一、历史积淀与专业定位
该专业创立于1958年,前身为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历经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阶段后,于2002年独立招收本科生。作为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理科专业,其定位鲜明:
- 服务基层教育:立足吉林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中学数学教师
- 强化实践导向:通过数学建模实验室和师范生技能实训室,构建“一观二见三研究,一训二实三验收”的实践教学平台
- 传承红色基因:以《雨花台》《郭明亮》等红色话剧排演为载体,培育学生扎根基层的教育情怀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数学学科基础与教育实践能力双轨并重:
- 数学核心课程:
- 基础理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 应用拓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数学软件
- 教育特色模块:
- 教学法课程:数学教学论、微格教学、数学实验
- 教育实践:教育见习、实习、师范技能考核体系
- 创新能力培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主干课程,近三年学生获数学建模竞赛省级奖38项,数学竞赛国家级奖79项
三、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实施“三全育人”机制,形成三大特色培养路径:
- 双课堂融合机制:
- 第一课堂推行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校级示范课覆盖所有专业课程
- 第二课堂开展“小数苗讲党史”“防范电信诈骗教育”等主题活动,年均发布公众号推文超400篇
- 分层递进实践体系:
- 大一开展教学观摩,大二进行教学见习
- 大三实施教学研习,大四完成教育实习与技能验收
- 校地协同育人:
- 聘请中学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
- 与白城市第十中学等建立稳定实习基地,开展“基础教育名师示范课”年均20场
四、师资建设与质量保障
27人组成的教学团队中,包含教授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质量保障体系体现为:
- 教学改革成果:建成省级优秀课3门、校企合作课程3门,近三年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37篇
- 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中硕士生导师5人、心理咨询师2人,实现教学能力与育人素养双提升
- 动态反馈机制:建立用人单位评价数据库,毕业生教学能力满意度达95%
该专业通过六十年育人实践,探索出地方师范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其“数学基础+教育情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同类专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化课程改革,将成为专业发展的新课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