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一流本科专业,始终立足于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该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了贯穿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完整培养体系,尤其在智能应用开发、物联网技术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持续迭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核心,重点培养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覆盖计算机学科核心知识领域,包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主干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方向模块细分为移动应用开发、智能物联网开发等方向,通过“2.5+0.5+1”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前2.5年夯实基础,0.5年选择专业方向,最后1年通过企业项目实践完成能力转化。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有效支撑了学生从算法设计到系统开发的全流程能力培养。
专业特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教协同育人,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27家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一课双师”教学团队;二是学科竞赛驱动创新,通过“课赛结合”机制将ACM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赛事融入课程,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金奖等成果20余项;三是认证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受理,课程内容对标国际标准,强化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四维联动”模式:
- 科研项目嵌入: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与1项科研课题,近三年学生授权专利10件,发表核心论文10篇;
- 企业真实项目实训:与145家就业资源池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引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实际案例;
- 创新创业培育:设立创业育成班,毕业生创立企业如浙江正蓝节能科技已登陆新三板;
- 行业认证衔接:将华为认证、思科认证等课程模块化,提升就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汇聚了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特聘专家在内的多元团队。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过60%,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这些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刘小晶教授主持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将红船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形成独特的育人模式。
在就业与升学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2023届机器人工程专业(相关方向)就业率达100%,考研录取率21.88%。就业单位涵盖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头部企业,以及国家电网、安恒信息等重点单位。数据显示,毕业生三年后平均薪酬位列全校专业前五,其中智能系统开发方向起薪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
作为浙江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的依托专业,嘉兴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培养的高地。其“三园联动”育人模式(校园、产业园、科技园协同)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于有志于在智能时代实现技术突破的学生而言,这里无疑是成就梦想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