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理工类民办高校中的特色专业,大连科技学院交通工程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了涵盖道路工程与铁道工程的双重知识体系。该专业以培养"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链条能力为核心,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智能交通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物理学科类"招生定位与27000元/年的收费标准,凸显出鲜明的理工科属性与民办高校特色。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基础+方向+实践"三维框架。基础层设置测量学、运筹学、交通工程CAD等工具类课程,夯实工程制图与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层划分为道路工程与铁道工程模块,前者包含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后者开设铁道工程、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等特色课程;实践层通过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铁道工务维护综合实训等项目,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实训中心完成技能转化。这种课程设计使毕业生能同时掌握公路与铁路两大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
师资团队配置体现"双师型"结构,41.79%的高级职称教师与8.56%的博士占比,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力量。教师团队主持的60余项纵向课题与30余项横向课题,将智能交通系统优化、BIM技术应用等前沿成果融入课堂。特别在虚拟仿真教学方面,建有5G通信虚拟系统和虚拟变电所巡检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原真实工程场景。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革新同步。
就业导向方面,专业构建了"政企校"协同育人网络。与大连地铁集团、中国铁路沈阳局等18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可从事交通规划院的方案设计、轨道交通公司的工务管理、智能交通企业的系统集成等岗位。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列应用型高校第8名,其5★级专业认证反映出市场认可度。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学院提供微专业选修通道,如工业智能控制微专业可额外获得PLC、物联网等技能认证。
在创新培养机制上,学院推行"三大工程"育人体系,通过家访制度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针对学困生制定"职业能力提升三步走"策略:首先通过专业综合实训补足技能短板,其次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岗位轮训,最后结合智能交通行业认证考试实现能力升级。这种精准帮扶模式使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中铁集团等央企从事BIM工程师、智慧交通项目经理等新兴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