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无人机测绘技术专业,作为湖北省首批对接北斗产业集群的重点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定位,聚焦低空经济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200万元打造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以及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形成了"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模式,每年输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百人,却撬动着智慧城市、国土测绘等领域的千亿级市场缺口。
培养目标: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转型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无人机航空摄影、3D产品生产和激光点云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GNSS定位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通过"工匠精神+信息素养"的双轨培养,毕业生将胜任无人机测绘操控员、摄影测量绘图员等岗位,尤其在电力巡检、风力发电检测等场景中展现技术优势。课程设计中特别注重倾斜摄影三维建模与裸眼测图等前沿技术训练,确保学生能快速适应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需求。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螺旋进阶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基础-核心-拓展"三级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测绘CAD、数字测图、摄影测量基础等,夯实空间信息技术理论根基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无人机操控技术、装调维护、航测数据处理三大能力模块
- 特色实训项目:包括校园倾斜影像数据采集、直升机协同作业等真实生产任务,学生需完成从航线规划到三维建模的全流程操作
校企联合开发的《无人机测绘技术应用》课程引入价值500万元的实训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及激光雷达等尖端装备,通过无人机驾驶虚拟飞行软件模拟复杂工况,实现"入学即入行"的沉浸式学习。
教学优势:院士引领的产教融合生态
专业建设获得张祖勋、刘经南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 师资队伍中90%具备硕士以上学位,71%拥有高级职称,2名教师持有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 引入中南电力设计院程正逢大师团队担任产业教授,联合武汉大学成立北斗及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
- 教学成果显著,连续斩获"湖北工匠杯"无人机测绘应用赛项一等奖、"达北杯"全国竞赛二等奖
实训环节采用"企业项目进课堂"模式,与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公司、武汉航天远景等龙头企业共建校外基地,学生参与国土调查、城市三维重建等真实项目,毕业前即积累10+个实战案例经验。
就业前景:万亿蓝海市场的人才储备
随着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专业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 主要就业方向:地理信息企业(占65%)、勘测设计院(20%)、政府部门(10%),起薪高于湖北省高职平均水平32%
- 典型岗位:无人机航测员年薪可达8-12万元,具备三维建模技能的技术骨干薪资增幅达年均15%
- 升学通道:对接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导航工程等高职本科专业,优秀学生可通过"3+2"专本贯通培养进入武汉大学等高校深造
校企订单班覆盖70%以上学生,与湖北地信科技集团等企业建立定向输送机制,确保就业质量。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中铁四局、南方测绘等龙头企业比例稳定在85%以上,职业成长路径清晰。
发展潜力:数字孪生时代的核心支撑
该专业前瞻布局数字孪生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教学资源库已纳入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标准。通过"无人机+北斗"的技术融合,学生在物流路径优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交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随着《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的推进,专业正加速向无人机适航认证、空域管理等高端服务领域延伸,为湖北打造万亿级北斗产业集群储备核心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