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信息技术+管理"为办学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了大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从课堂教学到产业实践,其培养模式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特征。
专业的培养体系构建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思路。课程设置涵盖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两大领域,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强化数学基础和经济学原理,开设高等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高年级阶段则侧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设置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前沿课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培养方案修订后,将分布式计算框架、智能建造概论等新工科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形成"管理基础+数字技术+行业应用"的三层知识架构。
教学资源配置凸显产学研协同育人特色。专业建有校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和云计算与大数据课程平台,并与浪潮集团、金蝶软件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呈现三大特征:
- 实施"3+1"联合培养模式,大四全年在企业完成实训
- 企业工程师参与JAVA程序设计、ERP系统开发等课程教学
- 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数据可视化、电子商务模型等实战训练
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双师型结构的优化。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57%,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教学团队通过三项举措提升育人质量:
- 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推动教学改革
- 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41篇,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 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企业实践经历
就业质量与升学数据验证培养成效。专业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就业率,70%毕业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典型就业单位包括商业银行科技部门、税务系统信息中心等。在升学方面,2022年考研率达32%,主要流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面向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该专业正在深化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方向建设。通过增设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分布式计算框架等课程,构建起涵盖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的全链条能力培养体系。这种既保持管理学科底蕴,又融合新兴技术的培养路径,使其毕业生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