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优势学科之一,依托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方向。该专业自2001年开设本科以来,已发展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产教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旅游产品开发、运营管理、服务创新等领域的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美好旅游设计师”,既区别于传统学术型精英教育,又高于高职技工培养层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
该专业聚焦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培养具备管理思维和职业素养的中高端人才。课程体系分为三个维度:
- 理论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规》等核心课程,强调对行业规律的认知;
- 实践模块:通过导游实习、旅行社见习、酒店顶岗实习等环节强化实操能力;
- 创新模块:结合“真实项目引领”模式,学生参与旅游规划、文创设计等实际项目。
师资力量与平台建设
专业现有17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占比达58.8%。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方向,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科研平台方面,拥有承德文化旅游规划研究所、河北民族遗产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多项省市级旅游规划项目。2020年该专业学生团队在全国航空服务技能大赛中斩获本科综合组团体冠军,验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就业竞争力与行业对接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主要流向京津冀地区头部旅游企业、航空公司和文旅行政部门。专业创新性地将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认证融入课程体系,并与中青旅、避暑山庄景区等建立实习就业直通机制。值得关注的是,其航空服务方向毕业生入职南方航空、首都机场等企业的比例显著,体现了“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的竞争优势。
从2025年校友会专业排名看,该专业位列全国应用型高校第75名,被评为四星级高水平专业,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成就源于其持续深化“五育并举”育人模式,通过启行旅游学社等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以“本科学业导师制”实现个性化培养。对于有志于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提供了从理论积淀到职业发展的完整链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