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汽车制造产业链,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应用、工业控制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为核心技能培养方向,通过"理论+实训+顶岗"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为鄂西北地区输送了大量掌握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其实训基地配备有工业网络控制平台和自动化生产线模拟系统,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业场景实践环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课程群:
- 基础能力模块:包含《电路分析与实践》《AUTOCAD技术应用》等课程,夯实学生电工电子基础
- 核心技术模块:重点开设《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工业网络技术与应用》《组态软件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
- 行业应用模块:通过《变频器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对接汽车制造场景。特别设置的《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采用真实供配电柜进行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排查线路故障、优化配电方案中提升实操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工业4.0时代需求,着力塑造三类核心职业能力:
- 设备运维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的调试与维护技术
- 系统集成能力: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改造与网络组态能力
- 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等前沿课程培养数字化改造思维。实践环节包含工业网络控制图设计、生产线控制系统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毕业生可获得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设计师和维修电工高级证书双证资质。
就业方向上形成"制造企业+技术服务+销售管理"三维发展通道:
- 在东风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担任电气设备维护技术员
- 进入自动化工程公司从事工业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
- 转型为自动化产品销售工程师。据2022年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工业控制网络系统调试岗位平均月薪达5800元,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周期较传统工种缩短30%。
该专业创新实施"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东风本田等企业共建智能产线编程实训室,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从设备安装调试到系统优化升级的全流程实践。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培养方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工业现场复杂的网络通信协议配置、PLC程序优化等工作挑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