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的核心部门,承载着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学科创新的重要使命。自1978年启动研究生教育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文、史、哲、经、法、理、工等12个学科门类的完整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9000人。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轨迹,更在东北地区经济转型中发挥着智库作用。
一、学科建设与平台优势
依托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先发优势,研究生院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学科矩阵:
-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6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拥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梯次布局
- 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撑,其中经济学流动站累计培养博士后超200人
- 2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中,MBA、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等专业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前10%
平台建设方面,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2个,为研究生提供年均4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二、培养体系与创新机制
研究生教育实行"双轨三型"培养模式:
- 学术型人才培养突出基础研究
- 推行"硕博连读直通车",近三年博士论文抽检优良率保持90%以上
- 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年均资助200项课题
- 专业型教育强化产教融合
- 与万达集团、东软集团共建32个实践基地
- 实施"双导师制",行业导师占比达45%
- 国际型培养拓展全球视野
- 设立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 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质量保障体系包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近五年累计撤销不合格学位12例,构建起严谨的学术生态。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院汇聚专任教师1713人,其中: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哥领衔学科建设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41人次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87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34篇。特别在东北亚经济研究领域,产出《东北振兴蓝皮书》等标志性成果,8项建议被国家发改委采纳。
四、管理服务与支撑体系
机构设置体现精细化管理特征:
- 招生办公室:首创"云复试"系统,年均处理2万余考生数据
- 学位办公室:建立学位论文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从开题到答辩的数字化监控
- 学生管理办公室:构建"五位一体"心理辅导机制,配备专职辅导员36人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成研究生教育管理云平台,集成选课系统、文献检索、就业服务等模块,馆藏371万册文献中包括14万册古籍特藏,形成独特的人文社科资源库。
面对新时代需求,研究生院正推进"新文科+"学科交叉计划,在数字经济、智慧法治等前沿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深化与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人才高地,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