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自2019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方向的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重点建设专业,它融合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知识,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当前,该专业已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通过课程优化与国际合作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输送专业力量。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强调“主干课求精、专业课求新、实践课求实”的教学原则。基础课程涵盖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原理和控制系统设计,同时开设工业机器人编程、服务机器人应用等前沿方向课程。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室项目、校企合作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例如参与自动化生产线调试、数控机床研发等真实场景训练。课程设计注重:
- 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核心知识;
- 创新能力培养:引入案例分析与项目制学习;
- 国际化视野拓展: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参考国外先进教材。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目前,专业拥有2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9.6%,博士学位教师达91.3%,并引进5名具有海外背景的归国博士。团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传感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应用于C919大飞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班化授课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工业级机器人设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技术原理。
专业的就业方向与行业对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机器人设计制造、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从事技术岗位,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公司。根据学校公开数据,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稳居山东省高校前列,部分学生通过SQA 3+1+1本硕连读项目进入英美高校深造,实现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双重提升。此外,专业与地方产业紧密合作,例如参与胶东国际机场智能化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监测机器人开发等项目,凸显“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
在招生与国际化发展层面,该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理工类学生,2022年福建省物理类本科批次招生计划为2人,学费标准为5200元/年。学校还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历衔接通道,例如与英国高校合作的学分互认机制,使学生在完成国内3年学习后可选择赴海外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学业,降低留学成本与风险。这种“本土化培养+国际化拓展”的双轨模式,既保障了基础教育的扎实性,又拓宽了职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