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语言文化根基,融合国际化视野与新媒体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学校外语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外语+行业”的复合模式,培养兼具文学素养、跨文化传播能力和现代传媒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涵盖传统学科基础与前沿领域,同时搭建国内外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
一、课程体系:学科交叉融合与能力分层培养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国语言文学为基础,包括大学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三大方向模块:
- 语文教育方向:融入教育学原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强化师范技能;
- 传媒方向:新增网络编辑与网页设计、影视编辑等实践课程,对接新媒体行业需求;
- 管理方向:开设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概论,培养行政与文秘能力。
二、培养模式:国际化与实战化双轨并进
专业采用“中文+外语+技能”的立体化培养路径:
- 外语能力强化:要求学生掌握英语(高考单科不低于100分),并可选修第二外语(如韩语、日语、俄语),部分实验班实行全外语授课;
- 实践教学体系:与40余家校外基地合作,提供电视台、出版社、国际组织等实习机会,校内通过工作坊、模拟实训提升实操能力;
- 国际教育资源:与俄罗斯、泰国等10余国高校建立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研学,部分学生可参与孔子学院文化推广。
三、就业前景:多元化出口与高适配性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教育、传媒、政务三大领域:
- 教育行业:在中小学担任语文教师,或通过学科教学(语文)硕士项目深造;
- 传媒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影视制作,近三年签约单位包括省级电视台与头部文化企业;
- 公共服务:报考公务员进入涉外事务部门、文化宣传机构,或在外企从事跨文化协调工作。
该专业2023年文科录取最低分为346分(超吉林省控线5分),在浙江、山东等地的录取线均超过省一段线60分以上,反映出社会认可度与竞争潜力。其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与国际传媒实验班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精英化特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